--中学生英才计划化学学科工作委员会江苏调研会在宁召开
2014年5月8日上午,中学生英才计划化学学科工作委员会江苏调研会在南京举行。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科普服务处处长王松光、南京大学导师代表、化学学科部分委员、学生、家长及中学老师参会,会议由中国科技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院执行院长、化学学科工作委员会秘书长杨金龙教授主持。
中学生英才计划化学学科工作委员会调研工作顺利举行
会上,省青少年科技中心副主任陈致平简要汇报了江苏地区英才计划组织工作情况,导师代表南京大学赵志宏、朱成建教授,分别介绍了学员培养情况,及英才项目实施过程中亟待解决的有关问题。认为: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要因人而宜,因材施教,需根据学生自身的兴趣来引导他们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苏州中学的杨世隆同学说:“参与计划以来,通过跟导师的沟通,收获最大的是学习和初步掌握了科学研究的方法。参加英才计划主要是为了开阔科学眼界、提升科研能力、满足对科学的兴趣。但由于中学生知识面有限,希望将来可以成立一个小组,以团队的方式,大家一起来讨论、分享科研成果,这样不仅可以督促学员的自主学习性,而且还可以避免一些重复的尝试”。
苏州中学学生杨世隆同学发言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贾铁老师在会上表示:“作为中学层面,会积极配合高校和省级项目管理办公室,做好学生的跟踪与督促工作。特别是在学生推荐环节,要严格把关,推荐具备科研潜质的“四有”学生,即“有兴趣、有基础、有目标、有付出”。希望高校的导师在培养过程中,能够坚持因人施教,根据中学生的特点和兴趣,为他们设计个性化的培养方案”。
王松光处长对江苏开展中学生英才计划试点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他指出:实施英才计划有一个重要的出发点,即兴趣。根据中学生对基础学科的兴趣,进而发现具有潜力的中学生,对其进行有效的引导,并长期跟踪其成长过程。听了高校导师、中学老师、学生及家长的发言后很受鼓舞,对中学生英才计划的未来充满希望和信心。中学生英才计划不同于创新大赛,创新大赛是结果评估,而英才计划是过程管理,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一起尝试。在中国教育的大环境下,我们希望为有兴趣的孩子创造一种氛围、一种土壤,把英才计划做成理想中的状态--“让有兴趣的孩子,做有兴趣的事”。希望化学学科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各地不同的培养方式,集思广益,积极探索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供稿:张婧颖 摄影:黄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