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第28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南京拉开帷幕,487名青少年携364项小发明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闪亮登场”。记者在现场看到,除了短距起降飞行器、多功能陪护机器人、太阳能汽车等雄心勃勃的“大”发明外,参赛小选手留心生活、学以致用的亲民“微创新”也格外引人注目。
热水袋上钻个孔,也能参加各路精英云集的全国最高级别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来自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的学生马文婷告诉我们“这个可以有”!
严寒的冬季抱着一只热水袋取暖是件很惬意的事情,但加水时被烫也成为不少人的痛苦回忆。有一天马文婷突发奇想,为什么不想个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小马打小就爱搞发明创造,老爸一直是她最大的支持者。这一次,老爸为她买了十几个热水袋和一瓶特种胶水供她实验。“热水袋进水孔面积小,加水时袋内气体与向内流入的热水在进水孔处相遇撞击,热水便会因此溅出。”用课堂上学到的气压知识做了分析后,小马尝试了在热水袋中装管子等多种维持袋内外气压平衡的方法,但或者没有效果,或者过于复杂,结果都不理想。能不能给热水袋再开一个“门”?小马的想法跟老师、爸爸交流后得到了肯定。
做出样品需要工厂提供配件。联系到一家工厂,对方说做样品需要新开模具,成本共计四千多元。开个小口要这么多钱?小马打算放弃。这时爸爸告诉她,国外有个人在铅笔上装了块橡皮,看似微小的改进却令全球无数人受益,“小创新也能造福社会”。最终,快速加水、不会溅出的热水袋制造成功,爸爸还为小马申请了相关专利。
浙江省温州市百里路小学的徐品菡所作的研究也是因为爸爸的“帮助”。品菡的爸爸经常把抽烟的烟灰弹进花盆里,还告诉她,烟灰可以成为植物的肥料。爸爸说的对吗?啥事都要问个为什么的她决定通过自己的研究得出结论。
通过查阅资料,品菡了解到烟灰能增强植物对于不良状况的耐受力,中和土壤中的酸性物质,并能作为植物的有机肥料。既然这么好,为何被爸爸弹了很多烟灰的一株盆栽却逐渐枯黄了呢?品菡搜集烟灰,选取绿豆、金鱼、田鱼和蚯蚓等动植物来做实验,探寻烟灰的有无、多少对于动植物生长的影响。开始在家里做,后来实验扩大便搬到了学校,一年中她坚持每天放学后用一个小时的时间观察并作记录。
“适量的烟灰对于动植物生长有促进作用,但过量也会起反作用。”在属于品菡一个人的展台中,她向观众自豪地介绍自己的科研成果。“虽然这个结论或许能在网上查得到,但自己证明出来更有意思。”刚上六年级的她通过这次实验学会了制作分析表、写实验报告,厚厚的一本观察记录本是她最珍贵的宝贝。品菡告诉记者,在实验中她又产生了新的疑问,未来她还打算探寻一下草木灰对于动植物生长的影响。
此外,阳泉市高中生张文杰发明的简易免手掀马桶盖装置,上海市杨浦区的初中生史菁菁改造的感应警示护眼灯,郑州市小学生陈秋翰发现的生鲜湿面条保存奥妙……近半数的参赛作品都是小选手们在被人忽视的生活细节中进行的“微创新”,他们在对身边事物的细致观察中萌发了创新的冲动,在探索求解的过程中实现了自我提升。
“孩子们对于身边事物的改进,对于生活‘常理’的疑问,都应该得到我们的鼓励和支持。”在大赛举办的科技教育论坛上,一位来自浙江的辅导员在课堂上与演讲者互动时动情地说,“中国梦最终是青少年的梦,而他们的梦想将从身边一点一滴‘微创新’中起飞。”
江苏经济报记者 耿文博 实习生 杨韵怡